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27章 佛门乱象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北魏自立国至孝文帝迁都平城,佛教兴隆,信仰盛于南方,但着力在兴办佛教福事,其间除昙靖伪造《提谓波利经》和县曜造《付法藏因缘传》等外,在译介佛典上几乎无可记述。百年(386-494年)少有佛经,导致北魏境内佛教的发展,流于世俗化的兴造佛寺及群盲的躁动。慧皎《高僧传》中,有关北魏僧人的记载仅有四人,对昙曜的记载也仅是附在《玄高传》下。由此可见,当时虽说上下尽皆信佛,但真正的得道高僧寥寥无几,大多只是些世俗比丘罢了。

此时佛教乱象频生,破戒之事,屡见不鲜,不破戒之比丘,却是万中无一。《魏书?释老志》“昔如来阐教,多依山林,今此僧徒,恋著城邑。岂揪溢是经行所宜,浮喧必栖禅之宅,当由利引其心,莫能自止。处者既失其真,造者或损其福,乃释氏之糟糠,法中之社鼠,内贼所不容,王典所应弃矣。非但京邑如此,天下州镇僧寺亦然。侵夺细民,广占田宅,有伤慈矜,用长嗟苦。”由此可见当时当时佛教流弊之深,积重难返。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佛门之中,随着雄厚财力的日益积累,比丘等级渐渐分化得极为严重,分为上中下三级,下级比丘多是因避徭役和战乱而遁入空门的贫苦农民,被迫从事各种体力劳动;中级比丘不但炊金馔玉,更有奴婢供其驱使取乐,出则必车,归则必浴;上级比丘则是一方大佬,可以在朝当官,拥有无数财富、地产以及奴婢,富埒王侯。《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》言“入者则尊,归依则贵,上不朝天子,下不让诸侯”,“寸绢不输官库,升米不进公仓”,“家休小大之调,门停强弱之丁,入出随心,往还自在”,西晋沙门竺法曾一次借给长安某士族大家二十万钱,吴郡西台寺多富沙门,法释拥资百万,法瑶累资数百万,足见佛教之特权和寺院经济之“发达”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ifeiyanqing.com

(>人<;)